(通讯员 陈景华)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,他们有语言却不愿与你交流,有行为能力却不愿与你互动,有视力却不愿与你正视,有听力却不愿听你诉说。他们喜欢把自己关闭在“小黑屋”中,仿佛天上的星星无法触摸,他们是患有自闭症的“星星的孩子”。为了让这个特殊的群体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,也为了更好帮助这群来自“星星的孩子”,柳州卷烟厂各支部积极响应广西中烟党组、柳州厂党委的号召,着力履行社会责任,8年连续开展“让爱来,让碍走,为特殊儿童送上温暖”活动。
履行社会责任,他们责无旁贷
在柳州,有这么一所特殊的民办学校,他是1991年退休老人许为忠、王尉文创办,在这里就读的是60名中、重度智力残障人士,回忆起办校的初衷,王尉文说,自己本是小学教师,退休后也想继续搞教育,找点事做。但是如何经营这所特教学校,是对老人来说最大的难题。2013年,因资金缺乏,精力不济,这些实际困难让夫妇俩产生了停办学校的念头。
“学校如果不办了,孩子们又该去哪里呢?他们的未来又在哪里?”“更重要的是,这里没有同学间的歧视,有的是情况类似的玩伴,让特殊儿童也拥有了一个快乐成长的地方。”
“特殊儿童同样拥有很强的自尊心,更需要一个相互尊重的成长环境。”在了解到学校实际困难后,该厂党委号召党员群众开启“让爱来,让碍走,为特殊儿童送温暖”活动。
学校电灯、电器坏了,墙面脱漆了,动力支部派出电工,定期开展维修。孩子们缺少玩具,第七支部的给孩子们带去糖果、玩具、按摩球等慰问品。每逢特殊节假日,党员群众自愿捐款,购买米、面、洗衣粉等生活必需品,帮学校解决实际困难,这一做就是8年。
只要坚持下去,“星星的孩子”就会有希望
沟通障碍、语言障碍、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是自闭症三大核心症状。让党员们更好地了解了自闭症儿童这一群体,也让这个特殊的群体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。该厂党委副书记、工会主席韦小玲相信:“只要大家坚持下去,星星的孩子就会有希望。”
涵涵(化名)是小小舞蹈家,在志愿者们最初接触时,她也刚到致柳特校。那时,她对什么都不感兴趣,对于老师和大家提出的任何要求她都会以“不要、不搞”回应。为了消除这种无视,大家一起努力融入她的音乐,她的舞蹈,一同哼音调、一起参与她的舞蹈。然而,一两次的参与并不能让她对于大家有任何反应,但哪怕一个点头、一丝微笑,都会成为大家努力的动力。现在,跳舞给哥哥、姐姐们看,是小涵涵最乐意做的事情之一。经过几年的努力,小涵涵不仅掌握了大跳,虎跳,平转,点转,跨步翻身,空翻,绞住等舞蹈动作,平转,点转,跨步翻身,空翻,绞住等舞蹈动作,还多次代表学校参与各类舞蹈表演及比赛。
微笑和耐心,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
在特殊学校孩子们乐游会的过程中,孩子们兴致高昂、踊跃参与,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,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。
在最初的几次探访活动前,党员们学习了解自闭症儿童及致柳特殊学校现状。在结对服务中,大家发现,对于这样一群孩子,更需要持续关爱和一颗无比坚强的心。大家意识到,孩子们不能很好地表达,也不会主动地去接近别人,缺乏与人相处的方法,有时还会喃喃自语,答非所问。但大家都尝试着主动与孩子说话,叫他们的名字,想办法吸引他们的目光,更加宽容地去与他们沟通。有时候只有音乐声响起,孩子们才会真正安静下来。有时候站在他们身边会有种不真实的感觉,虽然离得那么近,但自己就如同空气般被无视。8年来,大家不厌其烦地坚持,与孩子们画画、唱歌、跳舞。
现在,不少孩子发生了明显变化,孩子们各自都有了喜欢的大姐姐、大哥哥。每次听到大哥哥大姐姐们要去看望他们,他们都会早早的在学校门口等,孩子们的一个亲吻、一句姐姐好、哥哥好,都能让党员们开心雀跃。
党员代表俸勇军一直坚持参与关爱活动,他说:“关爱‘星星的孩子’意义非凡,和孩子们在一起,不只是一种责任,更是一种幸运。看到孩子们脸上真挚单纯的笑容,听到他们稚嫩的童声,我就觉得这件事情特别有意义。”
“让爱来,让碍走”,党员们都感到心里暖暖的,他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关心和喜爱,“因为爱,传递爱,所以我们一直在努力。”